BUD專項基金內地計劃

BUD基金資助範疇

  • 新設業務單位總開支的20%
  • 額外增聘員工開支的50%
  • 購買機器、設備及模具總開支的70%
  • 廣告推廣總開支的50%
  • 商貿平台/網頁優化網頁的開支上限為港幣10萬
  • 展覽會宣傳活動相關差旅費不可多於項目總開支的20%

BUD基金背景內地計劃

「BUD專項基金」最新優化措施

2025年9月香港BUD基金內地計劃全攻略

首期撥款調整至20%後的政策解析、申請流程與資助範圍詳解

第一章:BUD基金內地計劃概述與2025年政策核心調整

1.1 基金基本概念

「發展品牌、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」(簡稱「BUD專項基金」)由香港工業貿易署設立,旨在資助香港非上市企業推行有關發展品牌、升級轉型及促進內銷市場的項目,從而提升企業在內地市場的競爭力,推動其在內地市場的業務發展。其中「內地計劃」是基金的核心板塊之一,專注支持企業針對內地市場開展的各類發展項目。

1.2 2025年政策核心調整(截至9月最新)

2025年3月14日起,香港特區政府對BUD專項基金進行了全面優化,並於其後持續完善細則,截至9月的最新政策中,與內地計劃相關的核心調整包括以下四點:

核心調整1:首期撥款比例大幅下調
由原先「核准政府資助額的75%」調整至「20%」,剩餘80%的政府資助款需在項目完成並通過驗收後撥付。這一調整要求企業具備更強的前期資金墊付能力。

核心調整2:資助比例與資金配比優化
資助比例從「政府與企業1:1」調整為「1:3」,即政府資助上限為項目總核准開支的25%,企業需自行承擔剩餘75%的費用。這一調整旨在更合理分配公共資源,覆蓋更多企業。

核心調整3:資助額度上限調整
單個項目資助上限由100萬港元降至80萬港元,且每個項目總撥款設80萬港元上限;但企業累計資助額度大幅提升,從原先的400萬港元上調至700萬港元,最多可獲70個項目支持。

核心調整4:新增快速審批通道與靈活申請機制
推出「Easy BUD」(適用於廣告、展覽等小額項目)與「電商易」等專項通道,其中Easy BUD最快30個工作日可完成審核,單項目最高資助10萬港元;傳統項目審批週期約60工作日,資助額度更高。同時申請頻率從6個月1次調整為3個月1次,企業可同時提交最多3項申請。

此外,2025年度財政預算案為BUD基金追加15億港元撥款,並強化了「項目真實性」核查環節,新增風險評估流程,重點關注場地走訪與員工訪談,確保資金用於真實有效的企業發展項目。

1.3 政策調整的核心目的

此次政策調整主要基於兩大目標:一是提升公共資金使用效率,通過「小額多項目」的模式讓更多中小企業受益;二是引導企業更理性規劃項目,強化項目執行的責任感,避免資金浪費。同時,新增的快速通道與靈活申請機制,也旨在適應內地市場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,幫助企業及時把握市場機遇。

第二章:內地計劃申請資格與核心要求(2025年9月最新)

2025年政策升級後,內地計劃的申請資格門檻在保持「實質運營」核心要求的基礎上,進一步明確了股權關聯、財務能力等細則,具體分為「企業主體資格」「股權關聯要求」「項目核心要求」三大類。

2.1 企業主體資格(必備條件)

申請企業必須同時滿足以下6項條件,缺一不可:

  1. 註冊要求:按照《商業登記條例》(第310章)在香港登記的非上市企業,上市公司、金融機構、國有企業及保險機構不適用。需提供有效的商業登記證(BR)及公司註冊證書。
  2. 成立年限:香港公司至少成立1年,需提供周年申報表(NAR1)作為證明。
  3. 本地實質運營:在香港有固定的經營場所(需提供租約、近3個月水電費單據及厘印證明);至少聘用2名香港本地員工,且員工已連續繳納強積金滿3個月(需提供強積金繳納記錄);有香港本地稅款繳納記錄。
  4. 財務能力:上年度營收不少於100萬港元(需提交近1-2年審計報告);若營收未達標,需提供業務開展證明(如客戶訂單、合作合同等),並證明具備承擔項目75%自資費用的能力。
  5. 內地業務基礎:內地關聯業務年營收不少於300萬港元(需提供內地業務審計報告或稅務申報證明),若為新拓展內地業務的企業,需提供詳細的市場進入計劃及合作意向書。
  6. 誠信記錄:企業及主要股東(持股≥30%)無違反香港或內地商業法律法規的記錄,無未償還的政府資助欠款或違約記錄。

2.2 股權關聯要求(三選一)

由於計劃專注支持企業針對內地市場的發展,申請企業必須與內地業務主體存在明確的股權關聯,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:

  • 香港公司直接控股內地企業≥50%(需提供內地營業執照及公證持股文件);
  • 同一自然人持股香港公司≥30%,且同時持股內地公司≥51%(需提供股東身份證明及兩家公司的股權結構文件);
  • 香港公司與內地公司由同一批股東100%持股(需提供股東協議及股權證明文件)。

注意:股權關聯文件需經過香港或內地公證機構公證,未經公證的文件將被視為無效材料。

2.3 項目核心要求

申請的項目必須緊扣「發展品牌、升級轉型、拓展內銷」三大目標,同時滿足以下4項具體要求:

  • 目標明確性:項目需針對內地市場,有具體的量化目標(如品牌知名度提升30%、銷售額增長50%、新增客戶200家等),避免模糊表述。
  • 可行性強:需提供詳細的實施計劃、時間表及預算分配,附市場調研數據、合作方意向書等支持材料,證明項目在內地市場的可行性。
  • 週期合理性:項目推行期最長為2年(Easy BUD項目最長12個月),若需延期,需提前6個月向工業貿易署提交申請,延期最長不超過6個月。
  • 排他性:項目未獲得其他香港政府資助,且不涉及違反內地市場監管規定的內容(如虛假宣傳、知識產權侵權等)。

第三章:內地計劃資助範圍與資助比例(2025年9月最新)

2025年政策升級後,內地計劃的資助範圍大幅拓寬,新增「新業務單位開設」「數字化營銷」等領域,並針對不同類型支出設定了差異化的資助比例。所有資助範圍均需滿足「與項目直接相關」「有明確發票憑證」「非資本性支出為主」三大原則。

3.1 資助範圍詳解(共7大類)

以下7大類支出可納入資助範圍,每類均包含具體支持項目及申請要求:

3.1.1 新業務單位相關開支(資助比例最高20%)

支持企業為拓展內地市場而新設業務單位的各類前期開支,具體包括:

  • 內地分支機構的商業登記、營運執照申請費用;
  • 新辦公場地的租賃費(最長資助12個月)、基礎裝修費用(按每平方米不超2000港元標準核算);
  • 新業務單位的首期水電、物業管理費用;
  • 商營首期補貼(限於員工薪酬以外的運營成本)。

注意:此類支出需提供租賃合同、裝修報價單、執照申請憑證等文件,且租賃場地需與項目實施地一致。

3.1.2 增聘人員薪資及相關費用(資助比例最高50%)

支持為直接服務項目而新聘人員的相關費用,僅限以下兩類人員:

  • 內地市場專員:負責項目在內地的市場推廣、客戶對接等工作,資助範圍包括基本薪資、社會保險(限內地強制性社保);
  • 技術支持人員:負責項目相關的設備安裝、系統維護等工作,資助範圍包括基本薪資、專業培訓費。

資助期限最長12個月,且每個項目資助的人員數量不超5人。需提供雇傭合同、薪資發放記錄、社保繳納證明等文件。

3.1.3 廣告推廣與宣傳支出(資助比例最高50%)

這是內地計劃中申請最為頻繁的類別,覆蓋品牌推廣的全鏈條,具體包括:

  • 廣告投放:內地電視台、報紙、雜誌等傳統媒體廣告,以及抖音、微信、微博、快手等新媒體廣告;
  • 內容營銷:代言人、網紅、KOL合作費用,肖像授權費用,品牌短視頻、宣傳片拍攝費用;
  • 品牌設計:品牌標識(LOGO)升級、包裝設計、宣傳冊製作等費用;
  • 公關活動:新品發布會、品牌體驗日等活動的場地租賃、搭建、執行費用。

需提供廣告合同、投放證明(如廣告截圖、播放記錄)、發票等文件,其中KOL合作需提供其粉絲量、互動率等數據證明。

3.1.4 機器設備採購或租賃(資助比例最高70%)

針對項目所需的專用或特定功能設備,是「升級轉型」目標的核心支持內容,包括:

  • 生產設備:用於提升產品質量或生產效率的設備,如智能組裝線、質量檢測儀器;
  • 數字化設備:用於搭建數字化管理系統的設備,如服務器、數據存儲設備;
  • 推廣設備:用於展覽或客戶體驗的設備,如互動展臺、產品演示儀器。

採購的設備需登記在申請企業或其內地關聯企業名下,租賃設備的租賃期限需與項目週期一致。需提供設備報價單、採購合同、發票或租賃協議等文件。

3.1.5 展覽及推廣活動費用(資助比例最高20%)

支持企業參加內地及香港地區與項目相關的展覽會或展銷會,具體包括:

  • 展位費:展會官方展位租賃費用(限標準展位或特裝展位,特裝展位需提供搭建報價);
  • 交通及住宿費:企業參展人員(最多5人)的來回交通費(經濟艙或高鐵二等座)、住宿費(每晚不超800港元);
  • 展品運輸費:展品從香港至展會地點的運輸、保險費用。

需提供展會邀請信、展位合同、付款憑證、交通住宿發票等文件,展會主題需與企業業務及項目目標一致。

3.1.6 產品樣本或樣板製作費用(資助比例最高30%)

支持項目示範或開發階段的樣品製作開支,包括:

  • 新產品樣品:用於內地客戶試用或市場測試的樣品製作費;
  • 升級產品樣板:針對內地市場需求優化的產品樣板製作費;
  • 包裝樣板:新包裝設計的實物樣板製作費。

需提供樣品製作報價單、製作合同、發票及樣品照片,每個項目資助的樣品數量不超50件。

3.1.7 其他可資助項目(資助比例最高30%)

除上述6類外,以下項目也可申請資助:

  • 知識產權相關:內地商標註冊費、專利申請費、版權登記費;
  • 數字化建設:企業官網升級、APP開發、電商平台店鋪搭建費用;
  • 市場調研:內地市場分析報告購買、消費者調查執行費用;
  • 綠色轉型:節能設備採購、碳足跡核算、綠色認證申請費用。

3.2 不可資助的範圍(絕對排除項)

以下支出無論是否與項目相關,均不可納入資助範圍,申請時需特別規避:

  • 企業日常運營成本(如原有員工薪資、既有辦公場地租金);
  • 股東分紅、貸款償還、罰款等非項目相關支出;
  • 與內地市場無關的海外業務支出;
  • 土地購買、建築工程等資本性支出;
  • 未經審批的延期項目產生的額外費用;

3.3 資助比例與金額計算示例(2025年9月標準)

根據「政府與企業1:3」的配比原則,政府資助額=項目總核准開支×25%,且單個項目最高不超80萬港元。以下為具體計算示例:

<
項目類型 <項目總開支(港元) <政府資助比例 <政府資助額(港元) <企業自資額(港元) <首期撥款(港元) <尾款撥款(港元)
機器設備採購(最高70%資助) 320萬 25%(總開支) 80萬(達單項目上限) 240萬 16萬(80萬×20%) 64萬(80萬×80%)
廣告推廣(最高50%資助) 200萬 25%(總開支) 50萬 150萬 10萬(50萬×20%) 40萬(50萬×80%)
Easy BUD項目(展覽) 40萬 25%(總開支) 10萬(達Easy BUD上限) 30萬 2萬(10萬×20%) 8萬(10萬×80%)

計算說明:無論單一類別支出的資助比例上限多高(如設備採購70%),最終政府資助總額不得超過項目總開支的25%,且不超80萬港元。

第四章:內地計劃完整申請流程(2025年9月最新)

2025年政策優化後,內地計劃的申請流程分為「傳統項目流程」與「Easy BUD項目流程」兩類,兩者在審批週期、材料要求上存在差異,但核心環節一致。以下為截至9月的最新流程詳解:

4.1 傳統項目申請流程(單項目資助10-80萬港元)

傳統項目適用於資金需求較大、實施週期較長的項目(如設備採購、新業務單位開設),全程分6個階段,總週期約12-24個月:

階段1:前期準備(建議预留1-2個月)

此階段是申請成功的關鍵,核心任務是自我評估與材料籌備:

  1. 資格自查:對照「企業主體資格」「股權關聯要求」進行自我評估,重點核實商業登記證有效性、強積金繳納記錄、股權關聯文件完整性;
  2. 項目規劃:確定項目目標(需量化)、實施步驟、時間表(按季度拆分)、預算分配(需對應資助範圍),並編寫詳細的項目計劃書;
  3. 材料收集:按「必備文件」「項目相關文件」分類收集,並掃描為PDF格式(單個文件不超10MB)。

傳統項目必備文件清單(2025年9月更新)

  • 企業基礎文件:商業登記證、公司註冊證書、周年申報表(NAR1)、近1-2年審計報告;
  • 實質運營證明:辦公場地租約(含厘印)、近3個月水電費單據、2名以上員工的強積金繳納記錄(連續3個月);
  • 股權關聯文件:內地營業執照、公證持股文件、股東身份證明;
  • 項目文件:項目計劃書、預算表、合作方意向書(如有)、市場調研數據(如有);
  • 其他:企業授權代表證明書、銀行賬戶證明(香港本地銀行賬戶)。

階段2:政府審批(3-6個月)

2025年新增風險評估環節,審批流程更為嚴謹,具體包括:

  1. 初審(1個月):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核實材料完整性與基本資格,不符合要求的將發出「補正通知」;
  2. 風險評估(1-2個月):審核項目真實性與可行性,包括分析競品情況、銷售渠道規劃,必要時要求企業補充項目細節;
  3. 現場核查(1個月,按需):對企業香港辦公場地進行走訪,與員工進行訪談,核實實質運營情況;
  4. 終審(1個月):工業貿易署對項目進行最終審核,並確定核准資助金額。

審批結果將通過電子郵件通知企業,通過審批的企業將收到《核准通知書》,未通過的將說明具體原因。

階段3:簽約與首期撥款(1個月內)

  1. 企業在收到《核准通知書》後15個工作日內,與工業貿易署簽訂《資助合約》;
  2. 合約簽訂後1個月內,政府將按核准資助額的20%撥付首期款至企業香港銀行賬戶;
  3. 企業需在收到首期款後3個月內啟動項目,並向生產力促進局提交《項目啟動確認書》。

階段4:項目執行與中期報告(12-24個月)

項目執行期間需嚴格按計劃實施,並履行以下義務:

  • 保留所有支出憑證:包括發票、合同、付款記錄、活動照片等,需按時間順序整理;
  • 提交中期報告:每季度向生產力促進局提交《項目進度報告》,說明項目實施情況、資金使用情況及是否達到階段目標;
  • 重大事項申報:若需調整項目內容、預算或延期,需提前6個月提交申請,經批准後方可實施。

階段5:項目驗收與尾款撥付(2-3個月)

項目完成後,企業需按以下步驟申請尾款:

  1. 提交結算材料:向生產力促進局提交《項目完成報告》《審計報告》(由政府認可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)、所有支出憑證複印件;
  2. 驗收審核:生產力促進局對項目完成情況、資金使用合规性進行審核,必要時進行現場驗收;
  3. 撥付尾款:驗收通過後1個月內,政府將剩餘80%的資助款撥付至企業賬戶;
  4. 資料歸檔:企業需將項目相關材料留存至少3年,以供政府後續核查。

4.2 Easy BUD項目申請流程(單項目資助≤10萬港元)

Easy BUD適用於廣告投放、小型展覽等小額、短期項目,流程更為簡化,總週期約6-12個月:

  1. 前期準備(2-4周):材料要求與傳統項目基本一致,但項目計劃書可簡化,無需提供市場調研數據;
  2. 線上申報(1個工作日):通過系統「Easy BUD通道」提交申請,專屬入口與傳統項目分離;
  3. 審批(30個工作日內):省略現場核查環節,由生產力促進局進行快速審核;
  4. 簽約與撥款:首期撥款20%,項目完成後提交簡化版結算材料(無需單獨出具審計報告)即可申請尾款;
  5. 項目週期:最長12個月,不可延期。

4.3 申請流程常見問題與應對技巧

<
常見問題 <原因分析 <應對技巧
材料補正次數過多 材料不完整或不符合規格(如未公證、掃描模糊) 按「文件清單」逐項核對,股權文件提前辦理公證,掃描分辨率不低於300DPI

5.2 2025年計劃書審核重點與避坑指南

審核重點1:項目與內地市場的關聯性
避坑技巧:所有內容需緊扣「內地市場」,避免提及與內地無關的海外業務;引用內地具體政策(如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」)增強關聯性。

審核重點2:預算的合理性與合规性
避坑技巧:預算明細需對應資助範圍,不可包含不可資助項目;附供應商報價單、合作意向書支撐預算金額。

審核重點3:項目真實性
避坑技巧:提及具體的合作方名稱(如「與抖音達人XX合作」「向XX設備廠採購設備」)、具體的實施地點(如「在廣州設立新辦事處」),避免模糊表述。

5.3 計劃書範例片段(項目背景與目標)

「本企業成立於2020年,主營高端家居用品生產,在香港有員工15人,年營收約800萬港元。2023年起嘗試拓展內地市場,在深圳設立了銷售點,但由於品牌知名度低、缺乏線上銷售渠道,內地年營收僅100萬港元,占總營收比例不足15%。

內地家居市場近年呈現「消費升級」與「線上化」趨勢,據中國家居協會2024年報告顯示,內地高端家居市場規模年增長率達25%,且70%的銷售額來源於線上渠道。基於此,本企業計劃開展「高端家居品牌內地線上拓展項目」,目標如下:
1. 量化目標:6個月內入駐天貓、京東平台,線上銷售額達200萬港元;新增內地客戶150家;
2. 質化目標:品牌在內地高端家居領域知名度提升,獲得「廣東省優質家居品牌」認證。」

第五章:常見問題解答(FAQ)與避坑指南

結合2025年9月最新審核動向,整理企業申請過程中最常遇到的20個問題,涵蓋資格、流程、資助等核心環節:

6.1 資格與條件類

Q1:註冊滿1年但營收未達100萬港元,能否申請?
A1:可以。只要滿足實質運營條件(有固定辦公場地+2名本地員工),需提供業務開展證明(如客戶訂單、合作合同),並說明自資資金來源,審核時會綜合評估企業潛力。

Q2:香港公司與內地公司為同一自然人持股,但香港持股29%,內地持股60%,是否符合股權要求?
A2:不符合。股權關聯要求中「同一自然人持股」需滿足「香港公司≥30%且內地公司≥51%」,缺一不可。建議通過股權調整達到要求後再申請。

Q3:上市公司的附屬非上市企業,能否申請?
A3:不可以。BUD基金明確排除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附屬企業,僅接受獨立的非上市企業申請。

Q4:企業在香港有實質運營,但內地業務尚未開展,能否申請?
A4:可以。需提供詳細的內地市場進入計劃、3份以上內地潛在客戶意向書,並說明項目如何幫助企業打開內地市場。

6.2 資助範圍與比例類

Q5:企業原有員工的薪資能否納入資助範圍?
A5:不可以。僅支持為項目新聘的內地市場專員、技術支持人員的薪資,原有員工薪資屬於日常運營成本,不可資助。

Q6:購買通用辦公設備(如電腦、打印機)能否申請資助?
A6:不可以。資助僅限項目所需的「專用或特定功能設備」,通用辦公設備不屬於資助範圍。若購買的電腦用於項目專用的數據分析系統,需提供設備用途證明方可申請。

Q7:項目總開支400萬港元,政府資助額是多少?
A7:100萬港元(400萬×25%),但由於單項目資助上限為80萬港元,最終政府資助額為80萬港元,企業需自資320萬港元。

Q8:參加國外展覽但主要目標客戶是內地企業,能否申請資助?
A8:不可以。展覽及推廣活動費用僅支持參加香港、內地地區的展覽會,國外展覽需通過BUD基金「自贸協定計劃」申請。

6.3 申請流程與材料類

Q9:提交申請後,多久能收到審核結果?
A9:Easy BUD項目最快30個工作日,傳統項目約3-6個月。若需補正材料,審核週期會相應延長,建議提前準備材料。

Q10:股權關聯文件必須公證嗎?內地公證是否認可?
A10:必須公證,內地公證機構出具的公證文件需經香港高等法院認證後方可有效,建議直接在香港辦理公證以節省時間。

Q11:項目計劃書需要聘請專業機構編寫嗎?
A11:非強制,但建議選擇政府認可的咨詢機構。專業機構可提升材料合规性,避免因格式或內容問題被拒,且咨詢費用可從資助中抵扣。

Q12:提交的材料是否需要原件?
A12:線上申報時提交掃描件即可,審核通過後需按要求提交原件或公證複印件供留存核查。

6.4 項目執行與驗收類

Q13:首期撥款到賬後,項目必須在幾個月內啟動?
A13:需在收到首期款後3個月內啟動,並提交《項目啟動確認書》,未按時啟動可能被收回首期款。

Q14:項目執行過程中,預算需要調整,如何操作?
A14:需提前向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提交《預算調整申請》,說明調整原因、調整金額及用途,經批准後方可執行,未經批准的調整將影響驗收。

Q15:項目未達到預期效益,會影響尾款撥付嗎?
A15:不影響。BUD資助為「成本補貼」而非「效益分成」,只要按計劃執行項目並提交完整的合规文件,即可獲得尾款。

Q16:項目完成後,需要提交哪些材料申請尾款?
A16:傳統項目需提交《項目完成報告》《審計報告》、所有支出憑證;Easy BUD項目需提交簡化版《項目完成報告》及支出憑證,無需單獨出具審計報告。

6.5 其他類

Q17:企業可以同時申請多個項目嗎?
A17:可以。2025年政策調整後,企業可同時提交最多3項申請,申請頻率為3個月1次,累計資助額不超700萬港元。

Q18:資助款是否需要償還?是否需要繳稅?
A18:資助款為無償補貼,無需償還;根據香港稅務條例,政府資助款不視為應稅收入,無需繳納利得稅。

Q19:資助款能否直接劃入內地公司賬戶?
A19:不可以。資助款僅能劃入申請企業的香港本地銀行賬戶,需確保賬戶狀態正常。

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錯漏,本公司不負任何責任,最終由工業貿易署BUD專項基金官方公布為準。

港聯服務中心


我們顧問有着跨行業類別的團隊所組成,所以對於大部份香港行業的背景比較了解,
使到更加容易為不同行業制定BUD資助項目計劃,從而簡化申請程序及提高審批機率 .


處理業務更快捷

製定公司BUD資助項目計劃

節省時間

遞交申請及回覆秘書處問題

持續跟進

跟進審批進度

港聯服務

BUD 基金申請資格及要求

公司

在港登記/註冊成立的公司
[持有 BR、NAR1、Form1(a) /Form (c)]

了解更多

營運

香港實質營運
可提供支持文件

了解更多

內地單位

如申請涉及內地單位執行項目措施
申請企業必須提供相關文件

了解更多

證明投資關係(A)

申請企業持有內地單位
50%以上的擁有權

了解更多

證明投資關係(B)

持有申請企業 30%或以上擁有權的
股東(自然人),內地單位 50%以上的擁有權

了解更多

證明投資關係(B)II

內地單位由同一群
股東(自然人) 100%持有

了解更多
Image

BUD 基金申請所需文件

提交申請

BUD 專項基金申請表格

香港業務

商業登記證, 周年申報表(表格 NAR1),
最近年核數報告

證明業務

在申請資助期間的實質業務,證明文件,職員MPF,報稅表、交易流程




資助範圍

  • 合資格的香港企業可以透過發展品牌、升級轉型及/ 或拓展內銷以發展內地市場的項目申請資助。一些符合相關範疇的例子包括:
  • 公司品牌

    品牌發展策略與計劃制訂、品牌定位及形象設計及市場調研、品牌推廣等

    公司提升

    升級轉型,新產品設計、新技術引進、管理體系提升、生產自動化等

    拓展業務

    拓展營銷,內銷市場研究、內銷策略與計劃制訂、內銷渠道建立、產品/ 服務推廣等